SZAD
企業文化
寫在前面:
8月27日,深總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凱受邀參加中設協建筑設計行業網舉辦的公益直播:建筑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圓桌對話。直播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分會智慧城市和建筑研究推進工作部秘書長張瑋斌主持。廖董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展開對話。
張瑋斌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總院,在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空間的數字化設計研究與實踐中進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探索,有不少心得體會。請問廖總,為什么說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是迎接數字化經濟時代到來的必然選擇?
在國家整體戰略的引導之下,數字化轉型已是各行各業“十四五”發展的重點方向。圍繞企業自身的組織和業務特點,各個企業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路徑,積極踐行數字化轉型。建筑行業涵蓋“設計--建造--運維”等全過程;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設計是引領我們傳統建筑業不斷發展;那么,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賦能的科技型企業,以技術為先導,以全過程管控能力,不斷促成全行業上下游企業的相互滲透,有可能打破傳統的建筑分工,也會對設計龍頭發起時代的挑戰。數字經濟的時代浪潮被客戶需求、信息融合、市場博弈推波助瀾,實際上也是倒逼我們設計企業轉型變革;設計企業必須要有戰略的敏感性,唯有順應潮流,主動地、有序地實施數字化轉型,特別是通過推動生產力的數字化轉型、業務形態的數字化變革,一定是建筑設計企業的必選動作,或者說是規定動作。在此背景之下,近年來,深總院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的引領下,努力向創新型企業和建筑科技型企業轉型,從內部和外部兩個維度積極探索數字化的發展之路。
在內部的維度:圍繞內部組織建設、人力資源體系建設、項目管理運營體系建設、二維三維協同設計云平臺的系統建設、智慧財務管理系統建設、知識管理系統建設等方面,深總院有序組建了協同一體化的云平臺系統;通過云平臺的協同,完善了企業的知識圖譜。深總院逐步實現企業數字資產的積累,下一步,希望通過有效釋放數字資產的產能,推動企業的管理標準化、內部決策的高效化、設計業務的協同化,努力實現數字經濟市場的價值再造,夯實面向未來的數字企業的基礎。
在外部的維度:面向數字經濟時代,我們的業務、市場、客戶,未來我們的客戶在想什么?有什么樣的需求?他們的業務在發生什么樣的轉變?我們應該構建什么樣的業務能力來服務于明天的市場和客戶?我想這才是我們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任務。
住建部近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導性文件已經為我們指明了總體的發展方向,包括建筑工業化、新基建、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已經為我們基于數字化的設計之路展現了一幅非常美好的藍圖。從大處著眼,深總院基于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技術優勢,首先積極踐行區域總設計師制,積極參與和引導智慧城市的建設。從小處著手,我們啟動了微空間的全裝配一體化的產品研發;通過工程總承包業務,實驗性地開展“數字設計+數字生產+數字建造”的建筑工業化模式探索;同時,開展智慧空間、智慧辦公、智慧學校、智慧醫院、智慧園區,包括裝配式建筑等設計實踐,通過數字化設計,提供了底層的支撐;不斷探索數字化設計如何打造多元化的數字成果與建筑工業化、智慧運營等等緊密銜接?為此,我們重組成立了公司的科技信息部,新組建建筑科技推廣中心數字化研究所、智慧建筑與未來空間研究所等新產業的研究機構,有序地推動企業的數字化建設。
總結我們這些年來在企業數字化變革過程中的體會,認識到在內部維度,我們是數字技術的直接應用方;在外部維度,我們是數字技術的融合者,也是數字化建筑數據的締造者。這幾年,通過與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領域的眾多頭部企業合作,打造自身的數字化云平臺的建設;發現和探索基于數字化設計的新型業務場景。包括引進先進的技術,創新服務于數字化設計業務的管理體系,同時加強數字化業務的專業性和規范性,有序推進設計業務的數字化。比如在CAD協同設計平臺建設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推動BIM設計平臺與CAD協同設計平臺的融合應用。下一步,通過數據中臺的建設、完善,強化數字知識資產的賦能,可能還將重新梳理設計協同機制,簡化、優化協同設計的流程,以達到持續提高設計效率、設計質量的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們希望通過建立適度開放的數字平臺系統,將協同設計作業向下游的產業延伸,重新審視、充分利用數字化設計成果的潛在價值,拓展數字化設計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以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以上就是深總院對于設計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初步認識和我們目前所開展的一些工作。未來,深總院會將數字化建設作為我們企業的重要戰略,積極挖掘與積累企業的數字資產。面對數字經濟的到來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我們不會追求大而全的建設,應當是小步快跑,希望快速形成并釋放數字資產的產能,不斷歸納出可供決策的智慧化應用的場景,以便我們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未來,能夠趕上市場與客戶前進的步伐。
設計企業要和哪些第三方廠商繼續合作?如何打造自己的數字化團隊?如何取得市場認可?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兩個維度;內部維度:我們是數字技術的使用者。外部維度:我們是數字技術的融合者。
設計院如何將BIM賦能的成本讓業主認可?BIM獲得增值服務費?
我覺得這是一個思維模式的問題,首先設計院不是為數字化而數字化。我們數字化的轉型是為了適應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服務于我們的市場和客戶。如果我們的市場,我們的客戶沒有這個需求,為什么要提供這個服務呢?我想我們不管是BIM正向設計也好,數字化設計也好等等。BIM只是數字化設計的一個手段,業主買不買單,是看他有沒有需求,如果沒有需求,他請我們做BIM,這都是偽需求。因為建設方和使用方不是一個用戶,他要求你提供BIM,他甚至都不知道你提供給他的BIM是干什么用,是指導生產?指導施工?還是未來想指導運維?如果招標單位要求的,那是另當別論。所以我覺得,我們企業數字化轉型,一是我們設計院在未來數字化發展過程中不要掉隊,讓自己保持有服務的能力、競爭的能力。二是我們要去發現市場、挖掘市場,尋找我們的服務客戶,為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我相信這兩方面能對應,我們的工作一定會被市場、客戶所認可。
-?建設美好人居,引領城鄉未來?-